资料图:业余足球赛事近年来发展迅速。 泱波 摄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张一凡) 业余足球赛事,往往因为它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而为人诟病,更是不时出现场上场下的“全武行”闹剧。中国足协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业余赛事赛风赛纪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建立全国“黑名单”制度与数据库以供查询,旨在加强各级业余足球赛风赛纪管理。
业余赛事发展迅速赛纪赛风需重视
近些年来,随着广大业余足球人口参与足球赛事的需求不断增长,由地方足协和其他社会办赛机构举办的各类业余赛事数量出现明显增长。但由于部分主办方对赛事组织工作经验不足,危机预判能力不强,因此在各级业余赛事中,一些性质比较恶劣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通知》指出,部分事件已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及恶劣影响,对当前足球发展的良好环境带来较大破坏。因此,各级足协要高度重视业余赛事赛风赛纪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赛事组织管理水平,弘扬积极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与精神。对于出现严重赛风赛纪问题的赛事,地方足协应当取消赛事授权或通报其上级主管单位,并及时停止相关赛事主办机构开展赛事组织工作。
资料图:不少业余比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此外,足协还规定赛事主办方应在当地公安机关对业余联赛进行备案。未备案的赛事,会员足协不得组织和授权赛事主办方进行相关赛事,不得委派比赛官员参与赛事。中国足协和会员足协对未在当地公安机关备案的赛事成绩不予承认。
建立全国“黑名单”制度 “数据化”管理处罚结果
在具体措施上,足协将建立违反赛风赛纪的单位及人员“黑名单”制度,对于重大恶性违规行为,将由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在中国足协主办的比赛中延伸处罚。收录各会员协会半年以上停赛处罚的人员或集体,并将相关处罚信息录入中国足协竞赛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公共查询,加大处罚力度,齐抓共管,共同打造良好的足球竞赛环境。
《通知》明确指出,重大赛风赛纪问题及表现形式包括四点:运动员、官员不服从裁判员判罚,以语言甚至暴力行为攻击裁判员或其他比赛官员;运动员、官员使用暴力攻击对方,甚至出现群殴;为取得球队私利,不顾公平竞赛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出现消极比赛或虚假比赛;观众在观众席出现争斗,或进入竞赛区域干扰比赛甚至攻击运动员、比赛官员等。
《通知》中对于看台监控要求做出了具体规定。
足协强调,要从赛前、赛中、赛后三个方面入手。对于赛风赛纪教育和管理,事先预防比事后惩治的效果要好很多,要让参赛队员形成“不想违纪”、“不愿违纪”的心理;赛中的严密组织和监控是对赛事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要让参赛队员形成“不能违纪”、“很难违纪”的心理;赛后对违规违纪的处罚要及时准确、尺度从严,对重大恶性事件的处罚范围可扩大到全行业,达到惩前毖后的效果,要让参赛队员形成“后悔违纪”、“不敢违纪”的心理。
加强管理者自身管理程序向职业化靠拢
各级足协是业余赛事的具体执行机构,管理者应当要重视自身管理。“打铁尚需自身硬”,只有加强足协自身管理,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参赛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协调行动。
《通知》中提到,协会应完善赛事组织规定和科学合理竞赛编排,对有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制定防范措施和预案。还应对各阶段赛事中的重点场次进行重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具体要求及措施并加强监控管理。
《通知》中还对监控及安保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在监控方面,规定赛区应至少安排一台摄像机,对每场比赛全过程进行拍摄。如果有观众观看,应该有摄像设备对观众席进行监控摄像;而对于安保,则规定竞赛区域至少配备安保人员10人,公安人员1-2人,观众席需要对主队和客队观众进行隔离设置,并按照观众人数配备相应数量安保人员。
《通知》对安保做出了具体规定。 图片来源:足协官网截图
此外,由于很多业余赛事并非当地足协举办,难免在管理上有所不力。《通知》中规定,在本地区由其他组织机构主办的赛事,当地足协应主动与办赛方联系沟通,在竞赛组织、赛程编排与裁判员选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并要提出相应的赛风赛纪规定与要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