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体育新闻
透过平昌看北京,北京冬奥组委称2000余个问题已逐渐清晰
2018-05-09 09:23:32   来源:新华社
分享至: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题:千人推演 业精于勤——北京冬奥组委透过平昌看北京

  新华社记者姬烨 汪涌 白林

  2018年平昌冬奥会虽然已结束,但北京冬奥组委依然在根据前方的收获和感悟进行实战化推演。8日,“透过平昌看北京”——北京冬奥组委实战培训成果系列大讨论活动告一段落。历时9天的千人大讨论,北京冬奥组委每天都召开2至3个平行讨论会,平昌实习收获得到充分共享,2000余个问题逐渐清晰,参会人员淡化职级身份和单位界限,充满了渴望学习、追求知识、奋力拼搏的通透感。

  自2015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以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顶层设计已经确立,相关场馆破土动工,竞赛日程初步框定,市场开发成效显著,国际交流合作打开良好局面,“冬梦”和“飞跃”两枚会徽受到全球瞩目……

  怎样达到精彩、非凡、卓越?北京冬奥组委选择从平昌冬奥会赛时运行的实战中汲取经验,走出一条符合国际规则、融入中国元素的冬奥筹办之路。

  用心记录平昌每一天

  2017年11月4日,在平昌冬奥会造雪“窗口期”,一支由5人组成的北京冬奥组委实习团先遣队,进驻平昌冬奥组委,开始了长达137天的奥运会学习征程。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的张静就是其中之一,她曾说:“我们来到异国他乡,是为了学习钻研业务,把北京冬奥会办好。我们不是要办一届普通的冬奥会,而是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为了这个目标,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她和她的小伙伴们把“平昌实训、北京实战”作为工作口号,用心度过在平昌的每一天。

  从去年底开始,北京冬奥组委陆续派出41名实习人员抵达平昌,分布在9个竞赛场馆、10个非竞赛场馆,覆盖平昌冬奥组委27个业务领域。

  徐济成是实习团中年龄最大的实习生,他是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也是实习团团长。已经58岁的他,经历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战冬奥,他的工作精力和拼搏精神丝毫不让年轻人,每天在旌善高山滑雪中心坚守岗位,102份每日运行记录,是他在这里102个日日夜夜的写照。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的杨占武,作为实习团秘书长,钻研凤凰滑雪公园的场馆运行工作入了迷,无论雪雨,都能在场馆一线找到他。在实习的83天中,他那份执着精神,就连平昌冬奥组委的员工都频频点赞。

  无论年龄、无论身份,在平昌的日子里,41名实习人员都以平昌冬奥组委普通员工的身份,亲眼看、动手干,走心入脑地学习和工作。

  2000余个问题逐渐清晰

  2018年2月,当北京冬奥组委派出的144名观察员大部队到平昌时,41名实习人员见到了亲人。大家默默拥抱,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在集体的温暖中转化成工作的动力。一起在平昌过春节、吃饺子的场景,令人一生难忘。

  3月底,在平昌冬残奥会闭幕之后,北京冬奥组委派出的254名实战培训人员全部顺利返程。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组委大规模实战培训给予高度评价。

  4月底,北京冬奥组委结合实战培训成果,组织透过平昌看北京大讨论。全委各部门迅速动起来,一份由3个系列、21个专题模块、107个讨论话题组成的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场馆:赛时运行的根本所在”“竞赛:赛时的核心任务”“临建:把握节俭办赛与满足需求的平衡点”“医疗:守护赛场安全的生命线”“交通:纵贯赛区的大动脉”……一组一组讨论模块,从选题设计开始,就抓人眼球。

  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说,在去平昌前,所有实习人员梳理了1598个问题,观察员汇总了397个问题,带着这两份厚重的问题清单,大家在实战中学习历练。回来后,从这些问题中凝练了21个方面、107个业务问题,作为大讨论活动的纲要。

  20多万字专著分解一个场馆

  在这场历时9天的大讨论中,徐济成介绍了造雪“窗口期”有哪些重点任务、旌善高山滑雪中心的场馆结构是怎样设计的、赛道是怎样建设的、造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场馆团队是如何架构的……

  杨占武撰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专著,详细分解了凤凰滑雪公园的场馆运行管理工作。他给大家介绍雪上项目赛场如何运行管理、如何整合各类利益相关方资源、如何服务不同客户群……

  参会人员淡化了职级身份,淡化了单位界限,各方面人员坐在一起,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不时有智慧涌流,不时有红脸出汗,不时有掌声阵阵。这就是大讨论。

  在一次又一次讨论中,一幅幅赛时运行的画面跃入眼帘。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不无感慨地说,把大讨论的每个模块串联起来,我们就完成了一次实战运行的桌面推演。

责任编辑: 赵黎浩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