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体育新闻
一座城市与一项赛事的“交响曲”
2018-04-16 10:10:55   来源:新华社
分享至:

 

 4月15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出发。当日,2018武汉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共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约24000名跑友参与。 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办赛“资历”有限,凭借着城市美丽赛道和细致服务,在众多马拉松比赛中脱颖而出;报名堪比春运购票的“中签率”,以及参赛选手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让马拉松成为这座城市的最靓丽名片……作为华中重镇的武汉市与连续三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正奏响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交响曲。

 4月15日堪称“中国马拉松节”。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全国各地有四十场左右大大小小的跑步赛事活动举办。作为马拉松赛事的“后生”,“汉味”十足的“汉马”却成为最受关注的赛事之一。

 刚满“三岁”的“汉马”,其办赛质量、组织水平、服务细节,都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认可。因此前期已从铜牌赛事直接跳级为金牌赛事,并与北京马拉松、广州马拉松、重庆马拉松一道成为中国马拉松大满贯成员。

“汉马”“口碑爆棚”,离不开武汉这座城市的巨大投入。从选取闹市道路和地标景观,铺就“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美丽赛道,到交通干道分时分段管控,选手免费乘坐地铁公交,40多个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再到7000多名志愿者沿途提供专业服务、数十万名市民自发加油鼓劲……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与市民群众,无不以对待“孩提幼儿”般,用包容开放的胸怀、热情周到的操持,来呵护“汉马”在城市的生根、吐芽、茂叶。

 

 4月15日,参赛选手在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熊琦摄

 同时,体育部门不再大包大揽,彻底放手给专业团队运营;首届办赛就与“老大哥”北京马拉松结盟,避免很多办赛初期的弯路;在影响选手参赛体验的各个环节、细节中,资金、人力投入绝不含糊。这些围绕“需求导向、专业运营”开展的一系列尝试做法,也为马拉松赛事如何办出特色、办出口碑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武汉探索”。

“汉马”的连续三年成功、出彩举办,也为武汉这座城市带来丰厚回馈。据武汉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评估报告显示,前两届举办期间,外地选手在武汉停留时间达平均2.55天,外地观众停留时间也超过3.3天,累计带来综合经济效益超过7亿元。超过八成的被调查市民认为,“汉马”提升自己对跑步的兴趣,也促使自己更加重视锻炼健身。

 更宝贵的是参赛选手的“零差评”口碑。夺得国内多站马拉松冠军的山东选手李子成,连续两年参加“汉马”,对武汉称赞有加。他说,他喜欢“汉马”,因为这儿的观众热情,赛道美环境好,“‘汉马’虽是年轻赛事,但成长极快,跑友圈内口碑极好”。

 数万跑友用脚步丈量城市精彩,用心灵触碰城市沧桑,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选手、观众从过去屡遭诟病的工地“大县城”中,看到了城市的勃勃生机;从被视为“爆粗抖狠”的市民大嗓门中,接触到武汉人的热情直爽。“汉马”,让越来越多的跑友与观众,感受到这座城市有别于固有印象中的精彩另一面。

 经历三年的磨合,马拉松赛事与武汉这座城市的交融正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武汉为马拉松赛事打造一个特色浓厚、值得探讨的样本;马拉松也为武汉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察窗口、城市气质。

 赛因城而兴,城因赛而名。或许,这就是体育办赛与城市发展交响曲的奥妙。

责任编辑: 杨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