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姬烨)在林丹、安赛龙等众多羽毛球名将炮轰发球新规的背景下,世界羽联22日发表声明,对规则出台的背景进行详细解读,并表示将根据进一步的反馈,来决定1米15是否合适,或者是否有必要“略微提升一点”。
世界羽联从今年3月1日开始执行固定高度发球新规(试行版),要求发球时击球点高度不高于1米15,这一新规在刚结束的德国公开赛和全英公开赛上得到应用。
世界羽联秘书长托马斯·伦德解释说,如今的1米15是发球规则的试行版,截至目前从技术官员得到的反馈看还是比较积极的。
“国际羽坛对新规的反应是非常有意思的,裁判的反馈表明引入这项发球判罚是有帮助的。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单打运动员说在发球方面没有问题。”伦德说,与此同时,他也承认一些球员对此表达了不同意见。
“在羽毛球比赛中,对于发球规则的抱怨由来已久,世界羽联想要在发球判罚时更加公平。显而易见,当一项规则改变、特别是在关键方面的规则改变时,都会遇到不用的看法。我们将考虑全部的意见。”
伦德表示,在做出任何修改规则的决定前,世界羽联都会详细征求“世界羽毛球强队的顶级教练”。“在征求意见的会议中,教练们同意在一些国家(地区)测试不同的固定发球高度,就此达成共识后,我们同意在世界羽联的比赛中测试固定高度发球新规(试行版)。”
伦德说,在新规试验阶段,世界羽联将依据反馈,来决定1米15是否合适,是否有必要“略微提升一点”。
1米15发球新规出台之后,就遭到各队选手吐槽,身材高大的丹麦名将安赛龙甚至发过跪在地上练习发球的视频。在新规实施的第一项比赛德国公开赛期间,林丹发表了一篇400字的微博,炮轰世界羽联。林丹说:“他们不用征求大家的意见。他们现在开始横向比较这项运动,想从自身改变一些规则,其实是对这项运动信心的不足。”
谌龙也说:“发球时击球点高度不高于1米15,肯定对个子高的有影响,如果是有一个机器来扫描,大家都会接受,但现在还是靠裁判来判断的话,就没有什么意义。对于1米85以上的选手来说,都会比较难受,因为你已经发球发了20年,现在突然要蹲下来发。世界羽联改了一个规则,结果逼得我们改发球动作,打了20年球了,突然觉得非常可笑。”
修改发球规则,世界羽联也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介绍说,之前的发球规则是低于最底部的肋骨(腰部),但发球裁判表示很难透过球员的衣服来确定最底部肋骨的位置。此外,之前的发球规则要求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但在实际判罚中,许多发球裁判表示很难每次都用肉眼来准确判定,很多球员也因此而被判犯规。
对于安赛龙这类身材高大球员跪着发球的抱怨,世界羽联解释说:“羽毛球的发球、特别是双打比赛的发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对比赛有很大影响。球网的高度对所有球员是一致的。发球高度对于发球效果、进而占据场上优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高大球员发球击球点高于矮小球员的话,他们将占据很大优势。而发球规则正是要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
至于为何定在1米15,世界羽联称此前还曾对1米10进行测试,但各队反馈这一高度太低;也有建议1米20,但这又太高,特别是在双打比赛,过高的发球高度将让发球方获得极大优势。而身高1米85的球员(在羽毛球比赛算是高大球员),最底部肋骨的高度正好约为1米15。目前对发球高度的测试,正是要看1米15是否合适,还是需要更高一些。与此同时,世界羽联取消了此前要求的击球瞬间球拍杆应指向下方的规则。
针对谌龙提出的应由机器扫描高度、而不是靠裁判判断,世界羽联表示,在试运行阶段,临时采用一个实体高度测量工具,未来将考虑引入类似鹰眼的发球判罚技术,不过这一高科技的引用是“复杂、昂贵的”。